|
方案概述 在保证满足校园业务、应用系统业务的同时,必须把先进的技术与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标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网络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教育信息化政策指导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等,把握住核心方向,融合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能力,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整体解决方案,总体架构如下: 1、接入层: 接入层主要包含校园内的各种终端设备和相关接入网关。终端设备包括师生使用的PC、笔记本电脑、手机、智能移动终端,以及智慧校园各类物联网感知设备,如智能插座、智能空开、智能开关、智能门锁等;接入网关包括无线AP和物联网网关等。 2、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将各种接入层设备连接至校园网络平台中,通常包括必要的交换机设备以及各类物联网技术路线。传输层将接入层的数据上传至平台层。传输层承担了数据传输的任务,因此需要着重关注安全性、稳定性和兼容性等。 3、平台层: 传输层将众多的接入设备的管理数据和大量的业务数据汇聚到平台层,平台层主要承担全网设备控制管理、用户有线无线认证、上网行为管控、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应用等功能角色,为了智慧校园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平台层更应当关注网络功能的融合性、集成度和安全性。 4、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为智慧校园提供丰富的应用,例如上网行为管控、用户画像分析、内网边缘保护、校园安全用电、考勤分析、节能减排、智慧教室、机房动环监测等。应用层应当更关注模块化和扩展性,满足智慧校园建设广泛需求和未来发展。 根据上述分层结构,针对校园建设有线无线以及物联网的迫切需求,把先进的技术与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标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网络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单学校场景设计的整体方案拓扑如下: 方案功能说明 1、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作为数字化校园的主要的建设内容,是学校信息化的网络基础,面对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的发展,在原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直接扩展校园物联网的应用,助力学校建成智慧校园。 2、整个网络组网拓扑分为三层结构。分别由室内、室外无线AP、物联网网关等组成的前端接入区;由网络中的接入、汇聚、核心交换机所构成的网络传输区域;由网络控制器所构成的中心控制区域。 3、有线网络分为三层架构,由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交换机组成,每层功能清晰,架构稳定,易于扩展和维护。核心层建议双节点冗余设计,适当的冗余性提高可靠性,并启用虚拟化技术;同时,为提高服务器端的可靠性,也可在数据中心网络的交换机处启用虚拟化技术。 4、智慧校园物联网组网拓扑采用三层架构。分别由智能空开、温湿度传感器、智能插座等终端组成的前端感知层;由物联网LORA网关、有线网络等组成的网络传输层;由网络控制器(物联网平台)组成的平台应用层。在学校数据中心处,部署机房动环监测系统,全方位全时段监测数据中心的状况,满足等级保护物理安全的需求。 5、智慧校园的网络控制器统一对整网设备进行管理。无线网、有线网、物联网三网设备共用一套管理运维平台,平台采用全WEB界面管理,最大程度减少运维管理成本。 6、网络控制器除了集成无线有线物联网管理以外,还集成了上网行为管理、VPN、大数据分析展示平台、网络认证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网络防火墙、日志中心、网监对接等功能模块,满足智慧校园的广泛需求。 |